成語:虛無縹緲
拚音 xū wú piāo miǎo
解釋 虛無:空虛;縹緲:隱隱約約,若有若無的樣子。形容空虛渺茫。
出處 唐·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忽聞海上有仙山,山在虛無縹緲間。”
例子 這都是虛無縹緲的事,那裏有甚麽神仙鬼怪!我卻向來不信這個。(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二十五回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虛幻的東西
典故
縹緲:隱隱約約,若有若無。
形容虛幻渺茫,不可捉摸。
唐.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忽聞海上有仙山,山在虛無縹緲間。”金.王喆《卜算子.妙覺寺僧索》詞:“出入虛無縹緲間,騎風馬。信任飄颻也。”《紅樓夢》一一三回:“想到《莊子》上的話,虛無縹緲,人生在世,難免風流雲散,不禁的大哭起來。”亦作“虛無縹渺”。
朱自清《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》:“但是兩次遊秦淮河,卻都不曾見著複成橋的麵;明知總在前途的,卻常覺得有些虛無縹渺似的。”
反義詞 堅定不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