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興利除弊
拚音 xīng lì chú bì
解釋 弊:害處,壞處。興辦對國家人民有益利的事業,除去各種弊端。
出處 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為民興利除害,正民之德。”宋·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:“舉先王之政,以興利除弊,不為生事。”
例子 康熙七年,授常熟知縣,年甫十九,~,勇於為治,老於吏事者勿逮也。 《清史稿•白登明傳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人辦事的原則
故事 北宋神宗時期,王安石擔任參知政事,他製定《均輸法》和《青苗法》減輕農民負擔,增加國家財政收入,《農田水利法》使全國興修水利,《保甲法》和《保馬法》增強國防。司馬光攻擊是生事擾民,王安石說推行新法是興利除弊
興辦有利事業,革除社會弊端。
宋.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:“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,不為生事。”原作【興利除害】。
《管子.君臣下》:“為民興利除害,正民之德。”房玄齡注:“正人之邪德。”《史記.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為天下興利除害,繼五帝三王之業。”也作【除害興利】。
《文選.曹植〈求自試表〉》:“夫君之寵臣,欲以除害興利。”
英語 promote what is beneficial and abolish what is harmful
俄語 приносить пóлызу и выкорчéвывать зло
日語 有利(ゆうり)な事業(じぎょう)を興(おこ)し,弊害(へいがい)を取(と)り除(のぞ)く
法語 promouvoir le bien public et extirper les abus
德語 Nützliches fǒrdern,Schǎdliches ausrott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