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文武雙全
拚音 wén wǔ shuāng quán
解釋 文:文才;武:武藝。能文能武,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。
出處 《舊唐書·李光弼傳》:“蘊孫、吳之略、有文武之才。”
例子 此人姓薑,名維,字伯約,天水冀人也;事母至孝,文武雙全,智勇足備,真當世之英傑也。(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十三回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指能文能武
典故
文才與武功同時具備,才能傑出。
元.關漢卿《單鞭奪槊》一折:“憑著你文武雙全將相才,則要你掃蕩雲霾,肅靖塵埃。”明.無名氏《精忠記.憐主》:“且說我將軍父子三人,真個文武雙全,忠孝兼盡。”端木蕻良《曹雪芹》一四章:“王妃蓄意要把霑兒培養成文武雙全的棟梁之材。”
反義詞 不文不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