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充耳不聞
拚音 chōng ěr bù wén
解釋 充:塞住。塞住耳朵不聽。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。
出處 《詩經·邶風·旄丘》:“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。”
例子 這裏袁伯珍隻裝作充耳不聞,一麵出了告示,按戶收起捐來。(清·無名氏《官場維新記》第九回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表示對別人的意見不在意
典故
①猶言什麽也沒有聽到。
清李寶嘉《官場維新記》第九回: “這裏袁伯珍隻裝做充耳不聞,一麵出了告示,按戶收起捐來。” ②形容拒絕聽取別人意見。
《洪秀全演義》第九回:“天呼地籲,而充耳不聞。”●《詩·邶風·旄丘》: “瑣兮尾兮,流離之子! 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。” 瑣: 細小。
尾: 通 “微” ,小。
流離: 黃鸝。
褎(you): 衣著華美。
一說笑貌。
充: 塞住。
詩寫狄人滅黎時,黎國君臣逃至衛國,處境象小黃鸝一樣,寄居他鄉,而衛國諸臣依然盛服豔裝,對黎國的危難不聞不問。
反義詞 洗耳恭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