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滄海橫流
拚音 cāng hǎi héng liú
解釋 滄海:指大海;橫流:水往四處奔流。海水四處奔流。比喻政治混亂,社會動蕩。
出處 晉·袁宏《三國名臣序讚》:“滄海橫流,玉石同碎。”《晉書·王尼傳》:“滄海橫流,處處不安也。”
例子 滄海橫流,方顯出英雄本色。(郭沫若《滿江紅》詞)
語法 作謂語;形容天下大亂
故事 西晉末年,匈奴等少數民族起兵反晉,天下戰亂紛紛,洛陽失陷,王尼帶上兒子離鄉背井到江南躲避禍亂,一路顛沛流離,他喟然長歎:“滄海橫流,處處不安也”。到江夏投奔荊州刺史王澄,王澄不久死去,他們也活活餓死
晉 範寧《〈穀梁傳〉序》:“孔子睹滄海之橫流,乃喟然而歎曰:‘文王既沒,文不在茲乎!’”《晉書.王尼傳》:“尼早喪婦,止有一子。無居宅,惟畜露車,有牛一頭,每行,輒使子禦之,暮則共宿車上。常歎曰:‘滄海橫流,處處不安也。’”後因以“滄海橫流”為時世動亂、不得安寧之典。
唐 劉長卿《登吳古城歌》:“黃池高會事未終,滄海橫流人蕩覆。”宋 陸遊《秦皇酒甕下垂釣賦》詩:“滄海橫流何日定,古人複起欲誰歸?”
近義詞 時局動蕩
反義詞 歌舞升平
英語 The blue sea surges violently--the general condition is chaotic and turbul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