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別無長物
拚音 bié wú cháng wù
解釋 長物:多餘的東西。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。原指生活儉樸。現形容貧窮。
出處 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丈人不悉恭,恭作人無長物。” 別無長物的故事
例子 他們除雙手外,別無長物,其經濟地位和產業工人相似。(毛澤東《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》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形容貧困
故事 東晉時讀書人王恭生活儉樸,不圖享受,他隨父親從會稽來到都城建康,他的朋友王忱去看望他,兩人相談甚歡,王忱覺得身下的竹席很好,王恭就轉手相送,自己改用草席。王忱得知後過意不去,王恭說:“吾平生無長物。”
亦作“無長物”。
長物;多餘的東西。
再也沒有多餘的東西,形容生活清貧而又儉樸。
王恭,字孝伯,東晉孝武帝司馬曜之後兄,官至兗、青二州刺史,孝武帝時,以興兵討伐權臣司馬道子兵敗被殺。
王恭少時有美譽,清操過人,與王憂相交過密。
一次王恭跟隨父親從會稽(今浙江紹興一帶)到京城去,王忱前去拜訪他,看到王恭坐的六尺竹席很好,以為還有多餘的,便要了一張。
王恭便把所坐的那張送給他,以後就坐在草墊上。
王忱聽到後大吃一驚,王恭說:“我平生沒有多餘的東西。”
【出典】:《晉書》卷84《王恭傳》2183頁:“嚐從其父自會稽至都,忱訪之,見恭所坐六尺簟,忱謂其有餘,因求之。恭輒以送焉,遂坐薦上。忱聞而大驚,恭曰:‘吾平生無長物。’”
【例句】:宋·陸遊《歲事有望》:“已棄胡床無長物,尚攜拄杖有同行。” 明·淩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39:“其家乃是個貧人,房內隻有一張大幾,四下一看,別無長物。”
英語 ther is no more thing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