滿江紅·題碧梧翠竹送李陽春

[明朝] 張寧

一曲清商,人別後、故園幾度。
想翠竹、碧梧風采,舊遊何處。
三徑西風秋共老,滿庭疏雨春都過。
看蒼苔、白石易黃昏,愁無數。
嶧山畔,淇泉路。空回首,佳期誤。
歎舞鸞鳴鳳,歸來遲暮。
冷淡還如西草,淒迷番作江東樹。
且留他、素管候冰絲,重相和。

注釋

碧梧:綠色的梧桐樹。常用以比喻美好的才德或英俊的儀態。
清商:商聲,古代五音之一。古謂其調淒清悲涼,故稱。
三徑:漢·蔣詡,隱居故裏。庭中辟三徑,閉門謝客,唯與高逸之士求仲、羊仲來往。
嶧山:古稱“鄒嶧山”、“邾嶧山”。在山東省鄒城市東南。主峰五華峰,海拔555米。山多奇峰怪石,陡峭峻拔,岩洞幽深,風景優美。秦始皇曾登此山,命李斯刻石記功,世稱“嶧山石刻”。

還有白雲洞、居龍洞、玉帝洞、朝天泉等名勝。
淇泉:“淇水”與“泉源”的合稱。典出《詩經·衛風·竹竿》:“泉源在左,淇水在右……淇水在右,泉源在左。”所指地域應同“淇奧(yù,水岸彎曲處)”、“淇園”,中國古代著名產竹基地。據考證,《詩經·衛風·泉水》中的“泉水”、“肥泉”和“泉源”指的是同一條河,今稱“折脛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