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釋
① “三章”句: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記載:劉邦進入秦川後,“與父老約,法三章耳:殺人者死,傷人及盜抵罪。”沛:水多,此為沐浴的意思。秦川:指陝西、甘肅秦嶺以項的平原地帶。
②“入關”句:指項羽火燒阿房宮。
③“玉玦”句: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記載,鴻門宴上,範增三提玉玦,暗示項羽起伏兵殺掉劉邦以除後患,但“項王默然不應”。
④“鼎上”句:司馬遷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記載:楚漢相爭時期,項羽擔心長期對峙下去對他不利,於是抓了劉邦的父親,揚言劉邦不投降就殺了他父親燉成肉羹吃,劉邦聽說後說:“吾與項羽俱項麵受命懷王,曰:約為兄弟。吾翁即若翁,必欲烹而翁,即幸分我一杯羹。”
⑤“垓下”句:指霸王別姬。
⑥定陶美人:劉邦的寵姬戚夫人是山東定陶人,故稱。
鑒賞
中國文人喜歡在詩中臧否人物。王象春這首詩,就對項羽、劉邦這兩位大人物作了一番評說。
項羽、劉邦當初並不是什麽大人物,不過都是有野心的人。照司馬遷的記載,他倆都見過秦始皇。項羽見了說:“彼可取而代也!”劉邦見了說:“大丈夫當如此也!”雖然一個藐視,一個豔羨,目標卻都是自己想當皇帝。後來果然為了天下,龍爭虎鬥,打得個昏天黑地,野心得遂,小人物也就進入了“大人物”的圈子。在這場爭奪中,劉邦勝了,項羽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