譯文及注釋
譯文
高樓上我借酒抒懷,遙望雲水相隔的那一方。
雲間山峰依稀籠罩著大海的霧氣,岸邊的紅楓遠映著赤城山的殷紅。
雙飛的日月顯得那麽的神采奕奕,破碎的山河等待著補天的女媧。
我白白學了屠龍的本領,如今卻束手無策,可是我的寶劍卻在跳躍, 並閃爍出冰冷的寒光。
注釋
一覽樓:位於作者家鄉鬆江城內。
危:高。
樽(zūn)酒:杯酒,此指代借酒抒懷。
蒹(jiān)葭(jiā):原意指蘆葦,《詩經》中有《蒹葭》一篇,此指代思念南明政權。
雲麓(lù):雲山之意。
青海:古代少數民族聚居地,詩詞中常用來代稱邊地。青海霧:以西北青海之霧代指滿清勢力已占領了半個江山。
赤城:山名,位於今浙江天台縣西北,又稱“燒山”、“消山”,此代指扶明抗清之決心。
創作背景
這首詩作於清順治三年(1647),是重陽日登高縱目時的感慨之作。
賞析
該作一開始,以賦筆展示了詩人的登高賦詩。這裏的“蒹葭”出自《詩經·蒹葭》,詩人借此透露出他對“瀟湘一涯”的深深懷念。至於“雲麓”、“岸峰”,則以優美的筆調,工整而又對仗地寫出詩人對眼前景色的感觀。乍一看它是順“南望”而展開,其實在它的背後,包含著一層更深的含義。從曆史上看,自從南京弘光傾覆之後,明“唐王”在黃道周、鄭成功父子的擁戴下,於福州繼皇帝位,改元隆武。
明“魯王”在張國維等的擁戴下,也在浙江紹興“監國”。在東南一隅,同時出現了兩個明朝皇帝,這也就是詩的頸聯所說的“雙飛日月”。顯然,詩人“南望”而浮現在眼前的,更是一種情緒、一種感覺,一種對隱藏在海霧、丹崖背後的那兩個抗清政府的深深眷戀。明白了上述含義,“雙飛日月”、“半缺山河”也顯得容易理解了。在“神駿”、“女媧”的背後,分明寄托著詩人最良好的願望和深深的祝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