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魏徵" 軼事典故

魏徵(580年-643年2月11日),字玄成,钜鹿郡(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,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)人,唐朝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學家和史學家,因直言進諫,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“貞觀之治”的大業,被後人稱為“一代名相”。貞觀十七年(643年),魏徵病死。官至光祿大夫,封鄭國公,諡號“文貞”。葬禮從簡。同年入淩煙閣。魏徵陵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。著有《隋書》序論,《梁書》、《陳書》、《齊書》的總論等。其言論多見《貞觀政要》。其中最著名,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---《諫太宗十思疏》。

軼事典故

態度嫵媚

李世民皇帝對人說:別人說魏徵的做人疏慢。可是我看他的態度。我看隻覺得得嫵媚。

嗜吃醋芹

唐代筆記《龍城錄》裏有一則關於魏徵與醋芹的文字,魏徵在朝堂上喜歡提意見,且常讓皇帝下不了台。有一天,李世民笑著對大臣們說:“那個山羊鼻子整天板著臉,不知道有沒有什麽能夠讓他動心的東西?”李世民身邊的侍臣回答說,“魏徵喜歡吃醋芹”。第二天,李世民賜宴,賞賜的食物中有三杯醋芹。魏徵見了,食指大動,飯還沒吃完,裝菜的餐具就見底了。李世民說,“你看你看,你說自己沒什麽愛好,我現在終於見識到了。”被揭短的魏徵回答李世民說:“皇帝喜歡無為(而不是奢靡無度),臣子自然不敢有什麽偏好。我就好這一口(醋芹)罷了。”李世民因此感歎好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