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同心同德
拚音 tóng xīn tóng dé
解釋 同德:為同一目的而努力。指思想統一,信念一致。
出處 《尚書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同心同德的故事
例子 朕得天下,皆我君臣~以成大功。 《金史•太祖本紀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思想統一
典故
比喻同一意誌,同一行動。
周武王十一年,周朝軍隊自鎬京東向,攻伐商紂。
其他諸侯聞訊,也紛紛率兵趕至,共同參加滅商之役。
軍隊到達河朔時,周武王集眾誓師。
他在誓詞中,列舉了商紂王的種種罪惡之後說,商紂雖然統治著上百萬老百姓,但是他們與他並不是一條心;我們雖然隻有十來個治理國家的良臣,但能齊心協力,誌同道合。
……隻要我們一心一德,就一定能夠消滅商紂,實現天下太平。
【出典】:《尚書·泰誓》中:“受有億兆夷人,離心離德。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……嗚呼!乃一德一心,立定厥功,惟克永世。”
【例句】:宋·劉安世《彈奏範純仁、王存事第四》:“惟是同心同德之人,乃可委以政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