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燕可伐
拚音 yàn kě fá
解釋 借指時機成熟,敵可討伐。宋劉過《西江月·賀詞》: “堂上謀臣尊俎,邊頭將士幹戈。天時地利與人和。‘燕可伐與’ ? 曰 ‘可。’ ” ●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 “沈同以其私問曰: ‘燕可伐與? ’ 孟子曰:‘可; 子噲不得與人燕,子之不得受燕於子噲。有仕於此,而子悅之,不告於王而私與之吾子之祿爵; 夫士也,亦無王命而私受之於子,則可乎? ——何以異於是? ’ 齊人伐燕。” 沈同: 戰國時齊國大臣。噲(kuai): 即姬噲。戰國時燕國君。子之: 戰國時燕國大臣。戰國時,齊宣王欲出師伐燕,孟子認為燕王姬噲私授爵祿,違背王命,可以討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