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
拚音 kǒng zǐ zuò chūn qiū ér luàn chén zéi zǐ jù
解釋 春秋:我國古代編年體史書名。相傳為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。`16``1`孔子作《春秋》,直書史事,字寓褒貶,使叛亂的臣子,不孝的兒子感到懼怕。語出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“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,周公兼夷狄,驅猛獸而百姓寧,孔子成《春秋》而亂臣賊子懼。”《後漢書.梁統傳.附子竦》:“竦閉門自養,以經籍為娛,著書數篇,名曰《七序》。班固見而稱曰:‘孔子著《春秋》而亂臣賊子懼,梁竦作《七序》而竊位素餐者慚。’”《金史.逆臣傳.序》:“昔者孔子作《春秋》而亂臣賊子懼。其法有五焉:微而顯,誌而晦,婉而成章,盡而不汙,懲惡而勸善。”魯迅《且介亭雜文二集.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》:“雖說孔子作《春秋》而亂臣賊子懼,然而現在的人們,卻幾乎誰也不知道一個筆伐了的亂臣賊子的名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