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逃債台
拚音 táo zhài tái
解釋 《漢書.諸侯王表序》:“自幽、平之後,日以陵夷,至乎阸嶇河 洛之間,分為二周,有逃責(債)之台,被竊𫓧之言。”顏師古注:“服虔曰:‘周赧王負責,無以歸之,主迫責急,乃逃於此台,後人因以名之。’劉德曰:‘洛陽南宮謻台是也。’”後因以“逃債台”為逃避債務之典實。《晉書.食貨誌》:“王赧雲季,徙都西周,九鼎淪沒,二南堙盡,貸於百姓,無以償之,乃上層台以避其責(債),周人謂王所居‘逃責(債)台’者也。”
拚音 táo zhài tái
解釋 《漢書.諸侯王表序》:“自幽、平之後,日以陵夷,至乎阸嶇河 洛之間,分為二周,有逃責(債)之台,被竊𫓧之言。”顏師古注:“服虔曰:‘周赧王負責,無以歸之,主迫責急,乃逃於此台,後人因以名之。’劉德曰:‘洛陽南宮謻台是也。’”後因以“逃債台”為逃避債務之典實。《晉書.食貨誌》:“王赧雲季,徙都西周,九鼎淪沒,二南堙盡,貸於百姓,無以償之,乃上層台以避其責(債),周人謂王所居‘逃責(債)台’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