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殷鑒不遠,在夏後之世
拚音 yīn jiàn bù yuǎn zài xià hòu zhī shì
解釋 鑒:鏡子,借鑒。`16``1`原指夏朝覆亡的史實並不久遠,殷朝子孫應引為鑒戒。`16``1`後泛指可以引為教訓的往事並不太遠。語出《詩.大雅.蕩》:“殷鑒不遠,在夏後之世。”漢.桓寬《鹽鐵論.結和》:“語曰:‘前車覆,後車戒。’殷鑒不遠,在夏後之世矣。”漢.王符《潛夫論.思賢》:“故曰:雖有堯舜之美,必考於《周頌》;雖有桀紂之惡,必譏於《版》《蕩》。殷鑒不遠,在夏後之世。”《梁書.蕭子恪傳》:“我政言江左以來,代謝必相誅戮,此是傷於和氣,所以國祚例不靈長。所謂殷鑒不遠,在夏後之代。”(按:“代”當作“世”,唐人避諱改。)也單引〔殷鑒不遠〕。唐.吳兢《貞觀政要》卷八:“亡隋之轍,殷鑒不遠。”茅盾《溫故以知新》:“再說,‘歌德的’或者寫光明麵的作品,難道就沒有副作用麽?我以為未必然。殷鑒不遠,就在最近的十多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