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南山種豆
拚音 nán shān zhǒng dòu
解釋 貉(hé合):一種外形如狐狸的野獸。比喻同類,並無差別。楊惲(?一前54年)字子幼,西漢華陰(今陝西華陰)人,是司馬遷的外孫,漢昭帝丞相楊敞之子。漢宣帝時,任左曹,因告發霍氏謀反,任中郎將,封平通侯。楊惲在朝廷裏得罪了許多官員,尤其是和太仆戴長樂結怨很深,最後因此而失敗。戴長樂向漢宣帝上書告發楊惲,說他常常借古諷今,誹謗當朝。其中說:“楊惲聽到匈奴單於被人殺死的消息後,就說道:‘無才缺德的君王,拒絕采納大臣籌劃的良計,最後使自己遭到殺身之禍。秦朝就任用奸佞之臣,殺害忠臣良士,最後導致滅亡;如能任用良臣,秦朝也會國運長遠,可以延續到今天的。古代和現在的政治,就像一座山丘裏的貉子,都是一樣的。’楊惲就是這樣狂妄地引用亡秦的史實去影射誹謗當朝政治,喪失了做臣子應有的禮節。”漢宣帝不忍心對楊惲、戴長樂嚴加懲罰,下詔把二人革職去爵,貶為平民。後以“一丘之貉”為典,比喻都是一路貨色的壞人,亦簡稱為“丘貉。”
例子 晉·陶潛《歸田園居》:“種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” 唐·駱賓王《夏日遊德州贈高四》:“一頃南山豆,五色東陵瓜。” 唐·杜甫《投簡成華兩縣諸子》:“南山豆苗早荒穢,青門瓜地新凍裂。” 唐·陸龜蒙《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》:“種豆悲楊惲,投瓜憶衛旌。” 宋·梅堯臣《田家》:“南山嚐種豆,碎英落風雨。” 宋·蘇軾《自昌化漢溪館下步尋溪源》之2:“共疑楊惲非鋤豆,誰信劉章解立苗。” 元·任昱《雙調·清江引·題情》:“南山豆苗荒數畝,拂袖先歸去。” 清·宋琬《懷王敬哉》:“但留東海栽桑地,敢作南山種豆書。” 柳亞子《少年一首》:“嵇生柳下曾無鍛,楊惲南山尚有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