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董生下帷
拚音 dǒng shēng xià wéi
解釋 此典指西漢董仲舒放下帷幕講學,專心一致。後以此典形容人專心治學,學問精深。董仲舒(前179年-前104年),廣川(今河北景縣西南)人,因為研究《春秋》,漢景帝時當上博士。他放下帷幕講讀《春秋》,學生們要根據入學時間之長短依次輪流傳授學業,有些學生沒有見過董仲舒的麵,他三年不到後園去遊玩,學問專精到如此地步。董仲舒潛心鑽研孔子學說,被舉為賢良。漢武帝時,召試天下文學之士,他以賢良對策,提出“天人相與”、“君權神授”學說,宣揚“道之大原出於天,天不變,道亦不變”。又創立“三綱”、“五常”體係,要求漢武帝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,為武帝采納,開此後二千餘年以儒學為正統之局麵。他曾任江都王和膠西王相。後托病辭官,專事修學著書。此典又作“下帷”、“下書帷”、“舒帷”、“董帷”、“董子帷”、“不窺園”。
例子 唐·張說《洛州張司馬集序》:“下帷覃思,穿牆嗜古。蓬山芸觀之書,群玉懸金之記。” 唐·劉禹錫《和董庶中古散調詞》:“寂寞草玄徒,長吟下書帷。” 唐·元稹《獻滎陽公詩》:“儀舌忻猶在,舒帷誓不褰。” 唐·李商隱《詠懷寄秘閣舊僚》:“奮跡登弘閣,摧心對董帷。” 宋·蘇軾《和陶答龐參軍》:“下帷對古人,何暇複窺園。” 明·高啟《停君白玉卮》:“喜過毛公舍,懶下董子帷。” 清·王夫之《寄詠落花》:“下帷空閉仲舒園,人幔偏依寫韻軒。” 清·納蘭性德《嵇叔夜言誌》:“子雲自投閣,董生常下帷。” 清·唐孫華《治圃》:“宿昔不窺園,久負董生誌。”
典故
《史記》卷121《儒林列傳·董仲舒》3127頁:“董仲舒,廣川人也。以治《春秋》,孝景時為博士。下帷講誦,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,或莫見其麵,蓋三年董仲舒不觀於舍園,其精如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