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田單火牛
拚音 tián dān huǒ niú
解釋 指齊國將領田單利用“火牛陣”衝擊打敗燕國軍隊。後以此典比喻善用奇計,建立大功。田單,臨淄(今山東淄博市)人,戰國時齊國將領。燕國將領樂毅攻進齊國時,田單堅守即墨(今山東平度東南)。齊襄王五年(前279年)施用反間計,使燕惠王改用騎劫代替樂毅為將,田單用“火牛陣”擊敗燕軍,一舉收複齊失地七十多城。被齊襄王任為相國,封安平君。齊王建元年(前264年)入趙,被任為相國,封平都君。戰國時,燕國攻占了齊國大部分城池,隻有莒(jǔ舉,今山東莒縣)和即墨(今山東平度東南)兩城未被攻下,田單在即墨率軍堅守。田單於是從城裏收集一千多頭牛,給它披上大紅綢絹製被服,在上麵畫著五顏六色的蛟龍花紋,捆縛刀刃在牛角上,把灌泡滿油脂的蘆葦把子捆綁在牛尾上,點燃它末梢。把城牆鑿開幾十個洞穴,夜裏從洞穴裏驅趕出牛群,選派精壯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後麵。牛尾的油脂蘆葦把子火燒得煬熱,牛群狂怒奔入燕軍,燕軍在夜間大為驚慌失措。牛尾上的油脂蘆葦火把光明耀眼,燕軍看見它們都是龍紋,所觸及的盡都死傷。五千士兵趁這陣勢銜枚衝殺。城裏的士兵大聲吆喝跟他們前進;老弱婦孺都敲擊銅器助威,喊殺聲驚天動地。燕軍大大驚駭,敗潰逃跑。燕軍一天天敗退逃跑,終於退到黃河邊上,齊國失去的七十多座城池都又收複回到齊國方麵來。齊襄王封賞田單,賜爵號叫安平君。此典又作“燒牛”、“即墨龍文”、“即墨牛”、“火牛入燕壘”、“火牛”、“牛陣”。
例子 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賦》:“徒思鉗馬之秣,未見燒牛之兵。” 唐·杜牧《東兵長句》:“即墨龍文光照耀,常山蛇陣勢縱橫。” 唐·溫庭筠《過華清宮》:“不料邯鄲虱,俄成即墨牛。” 宋·蘇軾《雲龍山觀燒得雲字》:“火牛入燕壘,燧象奔吳軍。” 元·馬致遠《撥不斷》:“尋思樂毅非良將,直待齊邦掃地亡,火牛一戰幾乎喪,趕人休趕上。” 元·無名氏《貨郎旦》:“恰便似赤壁下曹兵塗炭,恰便是布牛陣舉火田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