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膏明自銷
拚音 gāo míng zì xiāo
解釋 王莽掌權後曾兩次派使者到彭城廉裏(今江蘇彭城)延請業已辭官鄉居的龔勝出山,委以上卿官位。龔勝稱病推辭,使者硬把官印和佩帶戴在龔勝身上。龔勝推辭不受,使者一直等在當地,五天一來問候。龔勝自知推托不了,就對門人高暉說:“我身受漢天子恩德,無法報答,現已年老,說不定哪天就會死去。我怎能一身任兩朝的官,有什麽臉麵在地下去見過去的皇帝呢?”他囑咐家人後事要從儉。絕食14天身亡,終年79歲。在治喪時,一位老翁前來吊唁,哭得十分傷心。他說:“芳草因有香味而被燒掉,脂膏因可照明而被焚燃,龔生竟因誌節高潔而縮短了壽命,他不是我們這樣的平庸之輩啊!”說完就走了,也沒有留下姓名。後以此典感慨仁人誌士身世不幸。
例子 唐·陳子昂《感遇》之30:“如何蘭膏歎,感激自生冤。” 唐·杜甫《遣興》之3:“漆有用而割,膏以明自煎。” 宋·蘇軾《次韻子由除日見寄》:“胡為獨多感,不見膏自炙。”
典故
《漢書》卷72《兩龔傳》3084、3085頁:“(王)莽遣使者即拜(龔)勝為講學祭酒,勝稱疾不應征。後二年,莽複遣使者奉璽書,太子師友祭酒印綬,安車駟馬迎勝,即拜,秩上卿。……使者要說,至以印綬就加勝身,勝輒推不受。……勝自知不見聽,即謂(高)暉等:‘吾受漢家厚恩,亡以報,今年老矣,旦暮入地,誼豈以一身事二姓,下見故主哉?’……語畢,遂不複開口飲食,積十四日死,死時七十九矣。……有老父來吊,哭甚哀,既而曰:‘嗟乎!薰以香自燒,膏以明自銷。龔生竟夭天年,非吾徒也。’遂趨而去,莫知其誰。勝居彭城廉裏,後世刻石表其裏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