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走胡走越
拚音 zǒu hú zǒu yuè
解釋 胡: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稱;越:古國名,在今江浙一帶。比喻智能之士被迫逃亡,為敵國所用
出處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•季布欒布列傳》:“今上始得天下,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,何示天下之不廣也!且以季布之賢而漢求之急如此,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。”
例子 梁啟超《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》第三章第一節:“蓋得之則可以為雄,失之且恐其~,以為吾患也。”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《史記.季布欒布列傳》載:漢高祖初定天下,便欲捉拿項羽舊將季布,朱家因汝陰侯 滕公勸高祖說:“臣各為其主用,季布為項籍用,職耳。項氏臣可盡誅邪?今上始得天下,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,何示天下之不廣也!且以季布之賢,而漢求之急如此,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。夫忌壯士以資敵國,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王之墓也。”後因以“走胡走越”為賢士被迫逃亡而為敵國所用之典。
梁啟超《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》三章一節:“衰周之際,兼並最烈,時君之求人才,載饑載渴……蓋得之則可以為雄,失之且恐其走胡走越,以為吾患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