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以強淩弱,以眾暴寡
拚音 yǐ qiáng líng ruò yǐ zhòng bào guǎ
解釋 淩:侵犯,欺侮;暴:欺侮;寡:少。仗著自己強大就欺侮弱者,仗著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對方
出處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•盜蹠》:“自是之後,以強淩弱,以眾暴寡,湯武以來,皆亂人之徒也。”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處事
典故
淩、暴:欺侮,侵犯。
寡:少。
仗恃自己強大或者人多,去欺侮弱小者。
《莊子.盜蹠》:“以強淩弱,以眾暴寡,湯武以來,皆亂人之徒也。”也作【以眾暴寡,以強淩弱】。
康有為《大同書》甲部:“於是一鄉自為一國,一姓自為一群,以眾暴寡,以強淩弱,牽鄰之牛,割鄰之禾,視為固然。”也簡作【強淩弱,眾暴寡】。
《淮南子.俶真訓》:“百姓力征,強淩弱,眾暴寡,於是堯乃身服節儉之行而明相愛之仁以和輯之。”也單作【倚強淩弱】。
(倚:仗恃。)《元曲選外編.無名氏〈延安府〉第一折》:“有一等權豪勢要狠無徒,他則待要倚強淩弱胡為做。”明.周楫《西湖二集.祖統製顯靈救駕》:“頭上戴得一頂紗帽,腰邊攢得幾分臭錢,便要裝腔做勢……倚強淩弱。”又有【強者脅弱,眾者暴寡】。
(脅:逼迫)。
《禮記.樂記上》:“是故強者脅弱,眾者暴寡,知者詐愚,勇者若怯,疾病不養,老幼孤獨不得其所,此大亂之道也。”
近義詞 以眾暴寡,以強淩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