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一言興邦,一言喪邦
拚音 yī yán xīng bāng yī yán sàng bāng
解釋 邦:國家。指關鍵時刻一句話可以關係到國家的興或亡。
出處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•子路》:“一言而興邦,有諸?……一言而喪邦,有諸?”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、分句;指關鍵人物的言語
故事 春秋時期,魯定公問孔子:“一句話可使國家昌盛嗎?”孔子說:“君主愛護臣子,關心他們,上下一心,國家可以興旺。”魯定公又問:“一句話可以使國家滅亡嗎?”孔子說:“不全對,君主一句話下邊不提反對意見,久而久之就會走向滅亡。”
《論語.子路》:“定公曰:‘一言而可以興邦,有諸?’孔子對曰:‘……人之言曰:“為君難,為臣不易。”如知為君之難也,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?’曰:‘一言而喪邦,有諸?’孔子對曰:‘……人之言曰:“予無樂乎為君,唯其言而莫予違也。”如其善而莫之違也,不亦善乎?如不善而莫之違也,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?’”
魯定公問孔子請教有無以一言而興邦,一言而喪邦的事。
孔子指出,一般說,一句話哪能這麽有效呢!但是,如果國君真正懂得“做國君難,做臣不易”這樣的話而盡心國事,那豈不是一言而興邦了嗎?又如,對“唯其言而莫予違”這樣的話,假如國君的話不好,而強使人不敢反對,那豈不就是一言而喪邦了嗎?後因用為關鍵時刻關鍵人物一句話影響事情成敗的重要性。
《後漢書.邳彤傳》:“若迺議者欲因二郡之眾,建入關之策,委成業,臨不測,而世主未悟,謀夫景同,邳彤之廷對,其為幾乎?語曰:‘一言可以興邦’,斯近之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