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
拚音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
解釋 提高自身修養,理好家政,治理好所在的地區,最後使全國安寧
出處 西漢·戴聖《禮記•大學》:“身修而後家齊,家齊而後國治,國治而後天下平。”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舊指按照孔孟之道,修養自身品性,管好家庭,治理好所在地區(原指諸侯國),最後使全中國安定太平。
語出《禮記.大學》:“身修而後家齊,家齊而後國治,國治而後天下平。”後多引作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〕。
元.蘇天爵《元朝名臣事略》卷一二:“公(指王鶚)既至,上(指元世祖忽必烈)一見喜甚,朝夕接見,問答非一,凡聖經所謂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之道,無不陳於前。上為聳動。”梁啟超《少年中國說》:“嗚呼,今之所謂老後、老臣、老將、老吏者,其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之手段,皆具於是矣。”馮玉祥《我的生活》一八章:“我是一個行伍出身的人,學識不足,而且所讀的書,又都是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的一套舊東西。”楊陽《我的家務觀》(《中國青年報》1993年4月17日):“古人曰:‘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’‘齊家’似乎應該也必須包括處理家務在內。”
近義詞 治國齊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