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荊山之玉
拚音 jīng shān zhī yù
解釋 荊山:山名,此山產寶玉,據傳和氏璧就出自此山。比喻極珍貴的東西。
出處 三國魏·曹植《與楊德祖書》:“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,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。”
例子 如夜之珠既碎而不複全,~既玷而不可磨。 清·煙霞散人《鳳凰池》第十五回
語法 作賓語;指極珍貴的東西
典故
即和氏璧。
《韓非子.和氏》:“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,奉而獻之厲王。厲王使玉人相之。玉人曰:‘石也。’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。及厲王薨,武王即位,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。武王使玉人相之,又曰:‘石也。’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。武王薨,文王即位,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,三日三夜,淚盡而繼之以血。……王乃使人理其璞而得寶焉,遂命曰‘和氏之璧’。”楚本號荊,故稱“荊山之玉”。
後常用以比喻美好的品質,卓異的才能。
曹植《與楊德祖書》:“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,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。”
近義詞 靈蛇之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