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貪天之功,以為己力
拚音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lì
解釋 貪:貪圖。把天所成就的功績說成是自己的力量。現指抹殺群眾或領導的力量,把功勞歸於自己。
出處 《左傳•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竊人之財,猶謂之盜,況貪天之功,以為己力乎?”
例子 這數語是言清廷必亡,袁項城隻~耳。 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一回
典故
貪圖上天的功勞,把它作為自己的力量。
表示竊居本不屬於自己的那份功勞。
語出《左傳.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竊人之財,猶謂之盜,況貪天之功,以為己力乎?”《後漢書.盧植傳》:“大將軍竇武,援立靈帝,初秉機政,朝議欲加封爵。植乃獻書以規之曰:‘尋《春秋》之義,王後無嗣,擇立親長,年均以德,德均則決之卜筮。今同宗相後,披圖按牒,以次建立,何勳之有?豈橫叨天功以為己力乎!’”李賢注:“叨,貪也。”《隋書.梁士彥等傳.論》:“梁士彥、宇文忻皆一時之壯士也。遭雲雷之會,並以勇略成名,遂貪天之功,以為己力。”唐.宋務光《洛水漲應詔上直言疏》:“大勳未滿於人聽,高秩已越於朝倫。貪天之功,以為己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