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四時氣備
拚音 sì shí qì bèi
解釋 四時:春、夏、秋、冬。四時之氣具備。比喻人的氣度弘遠。
出處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•德行》:“謝太傅絕重褚公,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。”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主謂 指一年四季的氣象都具備,比喻人的氣度弘遠。
語本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謝太傅絕重褚公,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。”唐·李白《任城縣廳壁記》:“季野備四時之氣,士元非百裏之才。”△褒義。
多用於稱讚人的氣質遠大。
也作“四時之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