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石敢當
拚音 shí gǎn dāng
解釋 舊時住宅正門如正對橋梁、巷口,常立一塊小石牌,刻“石敢當”三字,以為可以降惡避邪,禁壓不祥。
出處 漢·史遊《急救篇》:“師猛虎,石敢當,所不侵,龍未央。”
例子 咱們本錢厚,泰山~,沉得住氣,輸了錢,隻當是借給他的。 金庸《鹿鼎記》第四十二回
典故
《急救篇》卷一:“石敢當。”顏師古注:“衛有石碏、石買、石惡,鄭有石癸、石楚、石製,皆為石氏……敢當,言所當無敵也。”又宋 王象之《輿地碑記目》卷四:“慶曆中,張緯宰莆石,再新縣治,得一石銘,其文曰:‘石敢當,鎮百鬼,壓災殃……唐 大曆五年縣令鄭押字記。’今人家用碑石,書曰‘石敢當’三字鎮於門,亦此風也。”舊時家門口或街衢巷口常立一小石碑或石雕武士像,上刻“石敢當”三字,民間以為可禁壓不祥。
明 陶宗儀《輟耕錄.石敢當》:“今人家正門適當巷陌橋道之衝,則立一小石將軍或植一小石碑,鐫其上曰‘石敢當’,以厭禳之。”亦借指勇將。
清 黃遵憲《李肅毅侯挽詩》之二:“平生自詡楊無敵,諸將猶誇石敢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