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使民以時
拚音 shǐ mín yǐ shí
解釋 時:農時。執政者要按照農時使用民力。指在農閑時使用民力,避免影響農業生產。
出處 《論語•學而》:“道千乘之國,敬事而信,節用而愛人,使民以時。”
例子 臣聞~,使臣以禮,自古未有不由斯道而致隆平者。 《元史•蓋苗傳》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時:指農時。
執政者要按照農時,使用民力。
以免影響農業生產。
語出《論語.學而》:“道千乘之國,敬事而信,節用而愛人,使民以時。”漢.桓寬《鹽鐵論.散不足》:“古者人君敬事愛下,使民以時。”晉.葛洪《抱樸子.詰鮑》:“卑宮薄賦,使民以時,崇節儉之清風,肅玉食之明禁。”唐.馮萬石《對文詞雅麗策》:“使人以時,謹身節用。”(按:“人”當作“民”,唐人避諱改。)宋.徐鉉《大唐故匡時啟運功臣上柱國彭城威侯劉公神道碑》:“以為富邦必在於務本也,故使民以時,相地之利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三三回:“你隻看‘道千乘之國,使民以時’的那個‘時’字,可是四體不勤、五穀不分的人說的出來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