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挈瓶之智,守不假器
拚音 qiè píng zhī zhì shǒu bù jiǎ qì
解釋 挈瓶:汲水用的小瓶。僅有一點挈瓶汲水的淺薄見識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。比喻慎其所有,忠於職守。
出處 晉·陳壽《三國誌•魏誌·田豫傳》:“夫挈瓶之智,守不假器。吾既受之矣,何不急攻乎?”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挈瓶:提瓶準備汲水。
假:借。
指僅有一點挈瓶汲水的小聰明,就能謹守住汲器不往外借。
比喻懂得慎其所守。
語出《左傳.昭公七年》:“人有言曰:‘雖有挈瓶之智,守不假器,禮也。’”杜預注:“挈瓶汲者,喻小智;為人守器,猶知不以借人。”《後漢書.馮衍傳》:“委質為臣,無有二心。挈瓶之智,守不假器。是以晏嬰臨盟,擬以曲戟,不易其辭。”《文選.張衡〈東京賦〉》:“且夫挈瓶之智,守不假器。”薛綜注:“言挈瓶之小智耳,尚不妄以假人也。”《三國誌.魏誌.田豫傳》:“公孫瓚使田豫守東州令。瓚將王門叛瓚,為袁紹將萬餘人來攻。豫登城謂門曰:‘夫挈瓶之智,守不假器。吾既受之矣,何不急攻乎?’”也單引〔挈瓶之智〕。
北魏.高閭《請使公孫崇韓顯宗參知音律表》:“近在鄴見崇,臣先以其聰敏精勤,有挈瓶之智,雖非經國之才,頗長推考之術。”
近義詞 挈瓶之智,守不假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