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龍蛇之章
拚音 lóng shé zhī zhāng
解釋 即龍蛇歌。《後漢書·耿恭傳論》:“ 蘇君 恩不及嗣, 恭 亦終填牢戶。追誦龍蛇之章,以為歎息。”亦作“ 龍蛇之詩 ”。《新唐書·宦者傳上論》:“自古忠臣出於疏斥不用蓋多矣, 存亮 豈通記書道理之人邪,何其識君臣大誼明甚?不屍大勞,畏權處外,
典故
《史記.晉世家》:“介子推從者憐之,乃懸書宮門曰:‘龍欲上天,五蛇為輔。龍已升雲,四蛇各入其字,一蛇獨怨,終不見處所。’文公出,見其書。……”
晉公子重耳因國亂而逃亡,曆盡艱辛,後返晉即位,為晉文公。
晉文公封賞功臣,未及介子推。
推不言,遂與母偕隱。
介子推的跟隨者為他鳴不平,便懸書宮門,以龍蛇為喻,提醒文公輔臣五人,四得其所,唯有介子推被遺忘。
後因以“龍蛇之章”用為詠功臣遭受不公正對待之典。
《後漢書.耿弇傳》:“論曰:而蘇君恩不及嗣,恭亦終填牢戶。追誦龍蛇之章,以為歎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