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匡合之功
拚音 kuāng hé zhī gōng
解釋 匡:糾正;匡合:把天下納入正軌。指治理國家的功勞。
出處 漢·王褒《聖主得賢臣頌》:“齊桓設庭燎之禮,故有匡合之功。”
例子 嶠雖無管張之才,而明公有桓文之誌,欲建~,豈敢辭命。 《晉書•溫嶠傳》
語法 作賓語;用於大功勞
典故
偏正 匡合,把天下納入正規。
安邦治國的功勞。
漢·王褒《聖主得賢臣頌》:“齊桓設庭燎之禮,故有~。”△褒義。
用於功勞方麵。
→開國功臣 ↔竊國大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