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魂飛天外,魄散九霄
拚音 hún fēi tiān wài pò sàn jiǔ xiāo
解釋 魂:靈魂;魄: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。形容驚恐到了極點或受到了極大誘惑而不能自持。
出處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63回:“梁中書看了,嚇得魂飛天外,魄散九霄。”
語法 作定語、狀語;形容萬分恐懼
典故
魂、魄:即所謂靈魂。
天外、九霄:指天的極高處。
魂魄離開軀體飛散到九天雲外去了。
形容萬分驚恐。
有時也形容受到極大誘惑而不能自持。
《水滸傳》第六十三回:“梁中書看了,嚇得魂飛天外,魄散九霄。”《古今小說.陳從善梅嶺失渾家》:“驚得魂飛天外,魄散九霄。”也單作【魂飛天外】。
明.天然癡叟《石點頭.侯官縣烈女殲仇》:“方六一張眼再看,魂飛天外,隻道是到口饅頭。”也簡作 ① 【魂飛魄散】。
《元曲選.關漢卿〈蝴蝶夢〉第二折》:“驚的我魂飛魄散。”《封神演義》第四十五回:“把宜生嚇的魂飛魄散。”《紅樓夢》第八十二回:“黛玉嚇得魂飛魄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