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
拚音 gōng qí wú bèi chū qí bù yì
解釋 其:代詞,指敵人;不意:沒有料到。趁敵人還沒有防備或沒有意料時就采取行動。
出處 《孫子•計篇》:“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。此兵家之勝,不可先傳也。”
例子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56回:“等主公出城勞軍,乘勢拿下,殺入城來,‘~也’。”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、分句;可分開使用
典故
無備:沒有準備。
不意:意想不到。
趁敵方沒有準備發動進攻,行動出乎敵方意料之外。
形容用兵作戰,出奇製勝。
語出《孫子.計篇》:“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,此兵家之勝,不可先傳也。”三國.蜀.諸葛亮《便宜十六策.治軍第九》:“敵欲固守,攻其無備;敵欲興陣,出其不意。”《三國誌.吳誌.孫靜傳》:“(王)朗負阻城守,難可卒拔。查瀆南去此數十裏,而道之要徑也,宜從彼據其內,所謂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者也。”《三國演義》五六回:“虛名取川,實取荊州。等主公出城勞軍,乘勢拿下,殺入城來,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也。”亦引作〔出其不意,攻其不備〕。
《後漢書.龐參傳》:“參上書曰:‘……然後蓄精銳,乘懈沮,出其不意,攻其不備,則邊人之仇報,奔北之恥雪矣。’”也單引〔出其不意〕。
《南史.梁武帝諸子傳.邵陵攜王綸》:“將軍趙伯超請從徑路直指鍾山,出其不意,綸從之。眾軍奄至,賊徒大駭。”元.劉一清《錢塘遺事.卷三.餘樵隱》:“餘玠不知事君之禮,帥蜀無功,陛下何不出其不意召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