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倒持太阿,授人以柄
拚音 dào chí tài ē shòu rén yǐ bǐng
解釋 泰阿:寶劍名。倒拿著劍,把劍柄給別人。比喻把大權交給別人,自己反受其害。
出處 《漢書•梅福傳》:“倒持泰阿,授楚其柄。”漢·陳琳《諫何進召外兵》:“大兵合聚,強者為雄,所為倒持幹戈,授人以柄,功必不成,祗為亂階。”
例子 今執事者先拔其本,棄重取輕,所謂~。 覣·陸贄《論關中事宜狀》
典故
太阿( ㄜ ē ):劍名。
柄:劍把。
倒持寶劍,把劍把交給別人。
比喻輕率地授人權柄,自己反受其害。
語出《漢書.梅福傳》:“至秦則不然,張誹謗之網,以為漢驅除,倒持太阿,授楚其柄。”《新唐書.吳兢傳》:“臣聞百王之失,皆由權移於下,故曰人主與人權,猶倒持太阿,授人以柄。”《宋史.錢若水傳》:“陛下苟思兵者凶器,戰者危事,而不倒持太阿,授人以柄,則守在四夷,而常獲靜勝。”一引作〔倒持幹戈,授人以柄〕。
《後漢書.何進傳》:“大兵聚會,強者為雄,所謂倒持幹戈,授人以柄,功必不成,隻為亂階。”清.李漁《閑情偶寄.頤養部.節色欲第四》:“倒持幹戈,授人以柄,是被戮人之過,與殺人者何尤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