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閉門造車,出門合轍
拚音 bì mén zào chē chū mén hé zhé
解釋 轍:車輪軋過的痕跡。指按照統一規格,即使關起門來製造車輛,使用起來也能和路上的車轍完全相合。
出處 宋·沈作喆《寓卷》七:“尊宿語言問答之間,未嚐見麵交談也,而說法度人千裏同音,如閉門造車,出門合轍,了無差異。”
例子 自非眾議參同,烏能~也。 清·魏源《治篇》一
典故
轍( ㄓㄜˊ zhé ):車輪軋的痕跡。
意謂按照統一的規格,即使關起門製造車輛,使用時也能和路上的車轍相合。
語出宋.普濟《五燈會元.卷七.大錢從袋禪師》:“問:‘閉門造車,出門合轍。如何是閉門造車?’師曰:‘造車即不問,作麽生是轍?’曰:‘學人不會,乞師指示。’師曰:‘巧匠施工,不露斤斧。’”宋.朱熹《〈中庸〉或問》卷三:“軌者,車之轍跡也。轍跡在地,廣狹如一,無有遠邇,莫不齊同。古語所謂‘閉門造車,出門合轍。’蓋言其法之同。”清.魏源《默觚下.治篇一》:“自非眾議參同,烏能閉門造車,出門合轍也!”嚴複《救亡決論》:“自以為閉門造車,出而合轍,而門外之轍與其所造之車,果相合否?”也單引〔閉門造車〕。
比喻不管客觀實際情況,但憑主觀想象辦事。
宋.鄭興裔《合肥誌序》:“夫事不師古宜今,而欲有為,譬之閉門造車,未見其合。”朱自清《中國文評流別述略》:“因為借用外國名字,苦於不貼切,自定名字,又嫌閉門造車,怕不合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