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有物有則
拚音 yǒu wù yǒu zé
解釋 指天地間凡事物皆有其法則、規律。
出處 《詩·大雅·烝民》:“天生烝民,有物有則。”
例子
木實之蠹者,必不沙爛……瓜至甘而不蠹者,以其沙也。有物有則,若可窮矣。
★宋·陳鬱《話諛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物:事物。
則:法則,規律。
有事物,就有法則。
意謂世上每一事物都有它的規律,因此把握這些規律便很重要。
語出《詩.大雅.烝民》:“天生烝民,有物有則。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。”《孟子.告子上》:“《詩》曰:‘天生蒸民,有物有則。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。’孔子曰:‘為此詩者,其知道乎!故有物必有則;民之秉彝也,故好是懿德。’”唐.蘇頲《封東嶽朝覲頌並序》:“有物有則,我君臣保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