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星馳電發
拚音 xīng chí diàn fā
解釋 指迅速如流星閃電。
出處 北魏·高允《北伐頌》:“躍馬裹糧,星馳電發。”《周書·段永傳》:“若星馳電發,出其不虞,精騎五百,自足平殄。”
例子 清·李調元《尾蔗叢談·複社事實》:“或號行舟太保,傳檄則~,宴會則酒池肉林。”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指迅速
故事 南北朝時期,叛亂首領元伯生在邊關作亂,魏孝武帝決定派京畿大都督匹婁昭去平叛。匹婁昭要求派5000精兵,而段永認為這些人是烏合之眾,對付他們的辦法是星馳電發般的速度。他帶領500精兵在叛軍不設防的情況下一舉全殲滅
星馳:象流星飛馳。
電發:象閃電擊發。
形容迅速非常快。
段永(502-569年),字永賓,北魏、北周時期的著名將領,因功累遷大都督,車騎大將軍,驃騎大將軍,小司寇。
魏孝明帝正光末,以平定崔社客叛亂進爵為侯。
段永作戰勇敢,並且有謀略。
當時有賊魁元伯生,率領數百名騎兵,在大範圍內流動襲擾,民眾深以為患。
魏孝武帝派遣京畿大都督匹婁昭討伐他,匹婁昭請允許他帶五千兵。
段永上奏說:“此賊無城牆鐵柵為固守之地,隻是到處流竄搶掠。風平浪靜時則聚在一起,走投無路時便四散奔逃,打敗他們的關鍵在於迅速,不在於人多人少。如果能夠像流星飛馳閃電迸發那樣迅速,出其不意,精銳騎兵五百人也就足以平定他們了。如果征完兵再去,他們早就向遠處逃竄了,即使有大兵,也沒有用處。”魏孝武帝認為有理,便讓段永代替匹婁昭,隻帶精兵五百,倍道兼程,討平了賊眾。
【出典】:《周書·段永傳》卷36,636頁:“永進曰:‘此賊既無城柵,唯以寇抄為資,安則蟻聚,窮則鳥散,取之在速,不在眾也。若星馳電發,出其不虞,精騎五百,自足平殄。若征兵而後往,彼必遠竄,雖有大眾,無所用之。’”
【例句】:《藝文類聚·十三晉潘嶽世祖武皇帝誄》:“羽檄星馳鉦鼓日戒。”
反義詞 磨磨蹭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