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退食自公
拚音 tuì shí zì gōng
解釋 減膳以示節儉。指操守廉潔。
出處 《詩經•召南·羔羊》:“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”
例子 唐·楊炯《梓州惠義寺重閣銘》:“庶政惟私,萬民以理,閑庭不憂,~。”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公:公門。
從公家吃飽飯回來。
意謂辦完公事回家。
語出《詩.召南.羔羊》:“退食自公,委蛇( ㄨㄟ ㄧˊ wēi yí )委蛇。”晉.葛洪《抱樸子.漢過》:“逮乎近代,道微俗弊……若夙興夜寐,退食自公,憂勞損益,昧力為政者,謂之小器。”宋.徐鉉《唐故朝議大夫太原王君墓誌銘》:“鉉以世親之舊,承子妻之知,怨明德之不常,痛祖行之斯在。退食自公,薄送於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