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推誠布公
拚音 tuī chéng bù gōng
解釋 示人以誠,公正無私。
出處 《三國誌•蜀誌·諸葛亮傳·評》:“諸葛亮之為相國也,撫百姓,示儀軌,約官職,從權製,開誠心,布公道。”
例子 爾二人自任閣事,~,不唯朕知之,天下無不知者。 《清史稿•伊桑阿傳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真誠待人
又作“開誠布公”。
推誠:推出誠心。
布:發布;布置。
公:公正。
指推出誠心、布置措施公正。
伊桑阿(1637-1703年),姓伊爾根覺羅,名伊桑阿,滿洲正黃旗人。
順治九年(1652年)進士授禮部主事(以文牘為主)。
康熙十四年(1675年),升禮部侍郎,後任吏部、兵部、禮部及大學士等官。
康熙三十七年(1698年),伊桑阿以年老請求退休。
清聖祖康熙帝對大學士阿蘭泰曰:“伊桑阿為人溫厚穩重,老練成熟,他為國效力年代很長久。你們二位自從擔任國家高級官員內閣政務以來,推出誠心,布置措施公正,不但我知道,全國沒有不知道的。伊桑阿雖然年老請求退休,我實在不忍心讓他去職。”留他繼任到康熙四十一年(1702年),伊桑阿又以病告退,皇上才下詔書,準許他按原來官職待遇辭官回家。
【出典】:《清史稿》卷250《伊桑阿傳》9702頁:“三十七年,以年老乞休。上諭阿蘭泰曰:‘伊桑阿厚重老成,宣力年久。爾二人自任閣事,推誠布公,不惟朕知之,天下無不知者。伊桑阿雖年老求罷,朕不忍令去也。’四十一年,複以病告,詔許原官致仕。”
【例句】:章炳麟《上李鴻章書》:“且吾惟推誠布公於日本,加之以恭謹而得一當焉。” 郭沫若《學生時代·創造十年續編》:“《宣言》的草稿由我自己朗讀了一遍。說句開誠布公的話,那篇文章我自己很得意。” 郭沫若《蔡文姬》第2幕:“左賢王:我們大家應該推心置腹,開誠布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