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疾風暴雨
拚音 jí fēng bào yǔ
解釋 疾:又快又猛;暴:突然而猛烈。形容風雨來勢猛。比喻迅猛激烈的鬥爭。
出處 《淮南子·兵略訓》:“何謂隱之天?大寒甚暑,疾風暴雨,大霧冥晦,因此而為變者也。”
例子
斧照伯當上三路,如飄潑盆傾,疾風暴雨,砍剁下來。
★清·禇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二十二回
語法 作主語、賓語、定語;比喻迅猛激烈的鬥爭
典故
迅急的風,猛烈的雨。
《淮南子.兵略訓》:“大寒甚暑,疾風暴雨,大霧冥晦,因此而為變者也。”常形容聲勢浩大,來勢凶猛。
《隋唐演義》二二回:“斧照伯當上三路,如飄潑盆傾,疾風暴雨,砍剁下來。”亦作“疾風驟雨”。
《醒世恒言》卷三四:“十來個婦人,一個個粗腳大手,裸臂揎拳,如疾風驟雨而來。”亦作“疾風甚雨”。
宋.吳曾《能改齋漫錄.寒食疾風甚雨》:“荊楚歲時記:‘去冬至一百五日,即有疾風甚雨,謂之寒食。’王君玉詩:‘疾風甚雨青春老,瘦馬疲牛綠野深。’”亦作“急風暴雨”。
毛澤東《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》:“這個攻擊的形勢,簡直是急風暴雨,順之者存,違之者滅。”亦作“迅風暴雨”。
宋.洪邁《夷堅丙誌.舒州刻工》:“明旦,天色廓清,至午,黑雲倏起西邊,罩覆樓上,迅風暴雨隨之。”
反義詞 和風細雨
英語 tempe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