拚音
jī shān zhī zhì
解釋
舊時用以稱譽不願在亂世做官的人。同“箕山之節”。
出處
三國·魏·曹丕《與吳質書》:“偉長獨懷文抱質,恬淡寡欲,有箕山之誌,可謂彬彬君子者也。”
例子
文帝問曰:‘聞有箕山之誌,何以在此?’秀曰:‘以為巢許狷介之士,未達堯心,豈足多慕。’帝甚悅。
★《晉書·向秀傳》
語法
作賓語;用於人的節操
典故
源見“箕山之節”。
謂隱居不仕的心願。
三國 魏 曹丕《與吳質書》:“偉長獨懷文抱質,恬淡寡欲,有箕山之誌,可謂彬彬君子者矣。”
近義詞
箕山之節 , 箕山之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