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一鳴驚人
拚音 yī míng jīng rén
解釋 鳴:鳥叫。一叫就使人震驚。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,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。
出處 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雖無飛,飛必衝天;雖無鳴,鳴必驚人。”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此鳥不飛則已,一飛衝天;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” 一鳴驚人的故事
例子 一鳴驚人,實在是出乎意外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創造十年續篇》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用於人的表現
典故
《韓非子.喻老》:“楚莊王蒞政三年,無令發,無政為也。右司馬禦座,而與王隱曰:‘有鳥止南方之阜,三年不翅,不飛不鳴,嘿然無聲,此為何名?’王曰:‘三年不翅,將以長羽翼;不飛不鳴,將以觀民則。雖無飛,飛必衝天;雖無鳴,鳴必驚人。’”《呂氏春秋.重言》記載,進諫者為成公賈。
《史記.楚世家》進諫者為伍舉。
《史記.滑稽列傳》為淳於髡進諫齊威王。
後以“一鳴驚人”比喻有才能的人平時默默無聞,突然有驚人的表現。
明 楊慎《李白墓誌》:“白常欲一鳴驚人,一飛衝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