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義
詞語“六義”的意思和解釋。
六義的概述
liù yì
ㄌㄧㄡˋ ㄧˋ
引證解釋
六義
1.亦稱“六詩”。
《〈詩〉大序》:“詩有六義焉:一曰風,二曰賦,三曰比,四曰興,五曰雅,六曰頌。”孔穎達 疏:“風、雅、頌者,詩篇之異體;賦、比、興者,詩文之異辭耳。大小不同而得並為六義者,賦、比、興是詩之所用,風、雅、頌是詩之成形,用彼三事,成此三事,是故同稱為義,非別有篇卷也。”近人認為:風是各國的歌謠,雅是 周 王畿的歌曲,頌是廟堂祭祀的樂歌,是《詩經》的三種體製;賦是敷陳其事,比是指物譬喻,興是借物起興,是《詩經》的三種表現內容的方法。後指以《詩經》為代表的文學創作的精神和原則。 唐 · 孟郊 《讀張碧集》詩:“天寳 太白 歿,六義已消歇。大哉《國風》本,喪而王澤竭。”唐 · 羅隱 《廣陵李仆射借示近詩因投獻》詩:“閒尋綺思千花麗,靜想高吟六義清。”
2.指六書。參見“六書”。
《晉書 · 衛恒傳》:“有 沮誦、倉頡 者,始作書契,以代結繩,蓋覩鳥跡以興思也。因而遂滋,則謂之字,有六義焉。一曰指事,上、下是也。二曰象形,日、月是也。三曰形聲,江、河是也。四曰會意,武、信是也。五曰轉注,老、考是也。六曰假借,令、長是也。”清 · 曹寅 《夜飲和培山眼鏡歌》:“六義精嚴神不滅,萬象芸芸親手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