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中無好漢,猢猻稱霸王 |
俗語,比喻沒有能人,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。同“山上無老虎,猴子稱大王”。 |
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 |
謂行善和作惡到頭來都有報應。 |
上無片瓦,下無卓錐 |
形容一無所有,貧困到無立足之地。 |
身在江湖,心懸魏闕 |
魏闕: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築,用作朝廷的代稱。舊指解除官職的人,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。後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。 |
身在林泉,心懷魏闕 |
舊指解除官職的人,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。後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。同“身在江湖,心存魏闕”。 |
失之毫厘,差以千裏 |
指細微的失誤,可導致巨大的差錯。 |
失之毫厘,差之千裏 |
指細微的失誤,可導致巨大的差錯。 |
失之千裏,差若毫厘 |
指細微的失誤,可導致巨大的差錯。 |
獅象搏兔,皆用全力 |
比喻對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認真對付。 |
獅子搏兔,亦用全力 |
比喻對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認真對付。同“獅象搏兔,皆用全力”。 |
士別三日,刮目相待 |
指別人已有進步,當另眼相看。 |
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 |
事情是必然要發生的,道理本來就該這樣。指某些事情無論怎樣防止,還是要出現,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規律發生發展的,是無法改變的。 |
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 |
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,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。形容不重視,不注意。 |
視之不見,聽之不聞 |
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,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。形容不重視,不注意。同“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”。 |
樹高千丈,葉落歸根 |
樹長得再高,落葉還是要回到樹根。比喻離開故土時間再長,最後還是要回歸故土。 |
水火相濟,鹽梅相成 |
烹飪賴水火而成,調味兼鹽梅而用。喻人之才性雖各異,而可以和衷共濟。 |
水激則旱,矢激則遠 |
水流矢飛,受阻則勁悍而去遠。旱,通“悍”。比喻因禍致福。 |
水流濕,火就燥 |
水向濕處流,火往幹處燒。指物之氣質類似必相感應。後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。 |
說到曹操,曹操就到 |
指談論到某人,某人恰巧來了。 |
說時遲,那時快 |
小說中的常用套語。意指事情發生的速度不是記敘速度所能跟得上的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