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一馬不被兩鞍
拚音 yī mǎ bù bèi liǎng ān
解釋 比喻舊時貞潔女子不事二夫。出自元汴梁(今河南開封)儒士孟誌剛妻衣氏語。孟誌剛身亡,家貧無嗣子,喪葬乏力。官府派工匠為其造棺木。衣氏假說欲盡置丈夫所遺衣服於棺內,請求工匠把棺木做得寬大些。工匠依言行事。當夜,衣氏用雞黍祭奠亡夫孟誌剛,散家內餘物給鄰裏等。又說:“我聽說一匹馬不被兩樣的鞍具。夫君今已亡故,我可與他用同一個棺材和墓穴埋葬地下。”說完,自殺殉夫。
例子 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·張君瑞團圓雜劇》:“道不得一馬不跨雙鞍,可怎生父在時,曾許了我。父喪之後,母到悔親。這個道理那裏有?”
典故
《元史》卷201《列女傳二·衣氏傳》4500頁:“衣氏,汴梁儒士孟誌剛妻。誌剛卒,貧而無子,有司給以棺木。衣氏紿匠者曰:‘可寬大其棺,吾夫有遺衣服,欲盡置其中。’匠者然之。是夕,衣氏具雞黍祭其夫,家之所有悉散之鄰裏及同居王媼,曰:‘吾聞一馬不被兩鞍,吾夫既死,與之同棺共穴可也。’遂自剄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