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三冬文史足用
拚音 sān dōng wén shǐ zú
解釋 東方朔(前154-前93年),字曼倩,平原厭次(今山東惠民東北)人,西漢大臣,性詼諧,善辭賦。漢武帝即位後,在全國範圍內征聘選拔各種人材,將授給官職,予以破格任用。各地人士紛紛給朝廷上書論述政治舉措的得失。其中想通過自我吹噓來取得官銜的人數以千計。對於那些不夠選取標準的人,朝廷就通知本人說皇上已經收到了上書,打發他們返回原籍。東方朔第一次來到長安,上書說:“我自幼失去父母,靠哥哥嫂子撫養成人。13歲開始讀書,因家境貧寒,隻能在冬季農閑時讀書學習,連著三個冬季學習的文史知識就足夠一生受用的了。15歲開始學習劍術,16歲學習《詩經》和《尚書》,能背誦22萬字。”東方朔上書的內容很不謙虛,把自己誇耀到很高的程度,可是漢武帝看後卻認為話說得很奇特,就留下他在公車官署待詔顧問。後以“三冬文史足用”為典,形容讀書勤苦,學業有成。
例子 唐·駱賓王《在江南贈宋五之問》:“一顧重風雲,三冬足文史。” 唐·楊炯《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》:“被玉軸之文章,三冬遽足。” 唐·杜甫《題柏學士茅屋》:“古人已用三冬足,年少今開萬卷餘。” 唐·劉禹錫《酬樂天偶題酒甕見寄》:“三冬學任胸中有,萬戶侯須骨上來。” 唐·羅隱《隱嚐在江陵忝故中令白公叨蒙知遇……》:“才憐曼倩三冬後,藝許由基一箭中。” 唐·羅隱《投浙東王大夫二十韻》:“自愧三冬學,來窺數仞牆。” 唐·李瀚《蒙求》:“曼倩三冬,陳思七步。” 宋·蘇軾《歐季墨明日複以大魚為饋重二十斤且求詩故複戲之》:“漢庭九尺人,誰似老方朔?那將一寸金,令足三冬學。” 元·耶律楚材《壬午西城河中遊春》之9:“文史三冬輸曼倩,田園二頃憶淵明。” 清·顧炎武《寄李生雲沾》:“三冬文史常堆案,一室弦歌自掩扉。” 清·惠周惕《贈維揚顧書宣》:“吾身貧賤困荊棘,竊弄筆墨吟三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