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反躬內省
拚音 fǎn gōng nèi shěng
解釋 又作“撫躬自問”、“反躬自省”、“反躬自問”。反:反轉;掉轉。躬:自身;身體。省(xǐng醒):檢查。清文宗(1831-1861年),姓愛新覺羅,名奕詝(yì xhǔ亦主)是清宣宗旻(Mín民)寧(道光帝)第九子。道光三十年(1850年),愛新覺羅·奕詝二十歲即清帝位,以次年為鹹豐元年(1851年)。鹹豐皇帝認為春分已過,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,應當回過頭來檢查自己的錯誤。
例子 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89回尾批:“段總理(祺瑞)試撫躬自問,其胡為啟南方之齟齬耶?” 茅盾《溫故以知新》:“一部作品問世了,如果社會上沒有反響,那麽,這位作家真該反躬自省。”
典故
《清史稿》卷20《文宗本紀》715頁:“詔曰:‘今年節過春分,寒威未解,朕反躬內省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