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方進壞陂
拚音 fāng jìn huài pí
解釋 方進:翟方進,字子威,漢成帝時丞相。陂(bēi卑)):圍有堤障的水澤。漢成帝時,河南汝陽有一名叫鴻隙的水澤,因為有它的潤澤與灌溉,汝陽郡土地豐饒肥沃。後來,因關東地區幾次洪水泛濫,鴻隙陂積水四溢,造成災害。丞相翟方進和禦史大夫孔光商議,決定派遣官員前去考察,認為把陂水泄放掉,能擴大肥美的耕田,還能省卻修堤防洪的花費,清除水患,就上奏成帝,將鴻隙陂水排泄掉了。到了翟方進失勢後,當地百姓就把一切罪惡都推到翟方進身上。說翟方進本想占有陂下良田,因未能得逞才上奏皇帝把陂水放幹的。到了王莽專權時,汝陽郡常鬧旱災,人們又怨恨當年下令放掉陂水的翟方進。當地童謠唱道:“放掉陂水的是誰?就是那個翟子威。使我隻能吃上豆芋羹。反來複去反來複,陂澤應當再恢複。此言是誰來指點?天上飛來兩黃鵠。”後以此典言興修水利,或詠世事無常,得失易變。
例子 宋·蘇軾《與葉淳老等同相視新河》:“江湖開塞古有數,兩鵠飛來告成壞。” 宋·陸遊《複湖》:“共知陂壞行當複,敢恨台高既已傾。” 宋·陸遊《南池》:“陂複豈惟民食足,渠成終助霸圖雄。” 宋·陸遊《長安道》:“人生易盡朝露晞,世事無常壞陂複。” 宋·範成大《圍田歎四絕》:“安得能言兩黃鵠,為君重唱複陂謠。” 明·湯顯祖《寄前太守胡公》:“誰言去後陂當複,正憶年時榻每懸。” 清·顧炎武《兄子洪善北來言及吳中開淞江》:“五十年來羹芋魁,頓令澤國生蒿萊。” 清·唐孫華《煨芋》:“鵠陂豆飯堪同飽,富貴無心問懶殘。”
典故
《漢書》卷84《翟方進傳》3440頁:“初,汝南舊有鴻隙大陂,郡以為饒,成帝時,關東數水,陂溢為害。(翟)方進為相,與禦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視,以為決去陂水,其地肥美,省堤防費而無水憂,遂奏罷之。及翟氏滅,鄉裏歸惡,言方進請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罷陂雲。王莽時常枯旱,郡中追怨方進,童謠曰:‘壞陂誰?翟子威。飯我豆食羹芋魁。反乎覆,陂當複。誰雲者?兩黃鵠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