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懸羊擊鼓
拚音 xuán yáng jī gǔ
解釋 一種疑兵之計。 宋 羅大經 《鶴林玉露》卷三:“ 開禧 用兵,諸將皆敗,唯 畢再遇 數有功……嚐與虜對壘,度虜兵至者日眾,難與爭鋒。一夕拔營去,慮虜來相追,乃留旗幟於營,並縛生羊,置其前二足於鼓上,擊鼓有聲。虜不覺其為空營,復相持竟日。及
典故
宋 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卷三:“開禧用兵,諸將皆敗,唯畢再遇數有功……嚐與虜對壘,度虜兵至者日眾,難與爭鋒。一夕拔營去,慮虜來相追,乃留旗幟於營,並縛生羊,置其前二足於鼓上,擊鼓有聲。虜不覺其為空營,複相持竟日,及覺欲追,則已遠矣。”因以“懸羊擊鼓”為疑兵之計。
《七國春秋平話》卷下:“卻說樂毅引三千兵至齊寨,聽金鼓響不入耳。小軍報樂毅曰:‘乃空城。’樂毅急回。石丙曰:‘可攻之。’毅曰:‘休!不知此計是懸羊擊鼓策,吾失之矣!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