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目不旁視
拚音 mù bù páng shì
解釋 視:看。形容對身邊的事物不關心或不願看。
出處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四十八回:“因見他姐妹們說笑,便自己走到階下竹前,挖心搜膽的耳不旁聽,目不別視。”
例子 老舍《駱駝祥子》:“他~,仿佛街上沒有人,也沒有東西。”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人的神情
典故
主謂 眼睛不往旁邊看。
形容對身邊的事不關心,也指專注如一。
高和《越軌訴訟》:“天逐漸黑了下來,街上下班的人也多了起來,步行的、騎車的、擠公共車的,人們的表情像被嚴寒凍僵了似的,~地匆匆朝各自的實際意義上或象征意義上的家奔去,這種景象讓黑頭聯想起來夜幕降臨時匆匆歸林的寒鴉。”△多用於寫人物的情狀。
→漠然置之 ↔東張西望